当前位置:蒙达尔纪>新闻资讯

卢沙野大使在第二届巴黎中法论坛上的主旨讲话

 文章来源:驻法大使馆 作者:  时间:2023-11-16 16:32:10 

2023年11月14日,中国驻法国使馆在吉美博物馆举行第二届巴黎中法论坛,卢沙野大使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第二届巴黎中法论坛。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日。本次论坛可以算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预热的一个活动。根据中国传统历法,60年一甲子为一个轮回。本次论坛以“中法建交60年,继往开来再出发”为主题,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为中法关系找准定位。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大使馆,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关心支持中法关系的中法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正步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百年变局加速发展,国际关系深刻调整,各种矛盾集中显现。世纪疫情阴霾犹存,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羸弱,乌克兰危机局势未靖,新一轮巴以冲突又骤然爆发。危机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气候、能源、粮食、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等各种危机此起彼伏、交织叠加。更令人忧心的是,两次热战、一次冷战殷鉴不远,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地缘政治、大国对抗正在将世界拖入冲突甚至战争的深渊。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中法关系以其稳定性成为灰暗世界图景中的一抹亮色。今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时隔三年再度访华,中国总理李强首次访法,中法已经或即将举行战略、财金、人文三大机制性对话,在航空航天、农食、科研、人文等各领域签署数十项协议和合同。从历史的长视角看,稳定也是贯穿中法关系发展历程的主线。60年来,中法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犹如行驶在波涛汹涌海洋上的巨轮,虽有颠簸起伏,但从未偏离友好合作的主航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边是日益动荡的世界,一边是稳健前行的中法关系,鲜明的对比不禁令我们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长期稳定的中法关系对我们处理当前大国关系有何借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中法关系何以长期保持稳定?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时,习近平主席就以深邃的历史视野给出了答案,即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建交精神。这一精神照亮了中法关系60年的光辉历程,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尤其是思考大国间如何相处,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独立自主,塑造了中法关系敢为天下先的品格。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时,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称,“两个具有独立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中法关系正是始于独立自主。戴高乐将军曾在讨论中法建交问题的内阁会议上说:“总有一天,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大国”,指出同中国建交对法国甚至法国的盟友有好处。正是基于这种独立自主、领先于时代的敏锐判断,戴高乐将军主动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推动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60年来,从第一个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开启战略对话,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从开通中西方间第一条民航航线到最早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再到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开中西方合作先河。

——相互理解,是中法能够超越分歧、求同存异的法宝。

1961年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到访的时任法国参议员、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谈及建交问题时,密特朗说:“法国离中国很远,那并不要紧,但有一堵墙把两国隔开了。”毛主席听后坚定地讲:“墙并不高,我们可以越过去的。有各种不同的墙,这些都是暂时的现象,人民终究是要把墙拆掉的。意识形态的墙和社会制度的墙,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中法两国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早在60年前,两国领导人就明确告诉我们,要秉持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精神,要“拆墙”而非“筑墙”。中法都相信世界因多元而美好。正如中餐和法餐,虽食材和烹饪方法不同,但都能做出世界公认的美味佳肴,都能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中法用60年历程证明,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同样可以成为伙伴。

——高瞻远瞩,成就了中法关系的战略性和引领性。

中法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者。60年前冷战正酣之际,中法跨越两个阵营的握手,点燃了外交“核爆”,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6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战略合作。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就几乎所有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为劝和促谈、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重视对方的大国作用,总是积极支持对方提出的重大国际倡议,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上开展了许多具有风向标意义、足以载入史册的合作。

——互利共赢,是中法关系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互利共赢是中法建交的初衷,也是6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法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60年间,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从1964年建交时仅约1亿美元猛增到2022年的812亿美元。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法国化妆品、葡萄酒、牛肉等优质产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消费选择,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也为推动法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60年间,中法双向投资从无到有,成果丰硕。截至2021年底,据中方统计,法国在华累计设立的企业超过6000多家,投资存量达180多亿美元,中国对法直接投资存量近49亿美元;据法方统计,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对法投资和创造就业的第一大亚洲国家。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项目合作尤其令人瞩目。以航空为例,1985年中国引进首架空客飞机,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在役的空客民用飞机总数已达2123架,占54%的市场份额。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乱局之中,中法关系能否继续保持稳健?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信心来自中法关系的三块压舱石。

第一块压舱石是大国责任和担当。大国关系往往能影响甚至改变历史走向。当前,人类社会又一次走到了关键十字路口。个别大国不负责任地挑起并激化大国冲突,导致国际关系对抗性加剧,冲突风险空前上升。中法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东西方文明的两大代表,维持双边关系稳定的全球意义凸显。因为中法关系搞好了,将对中欧关系产生关键引领作用;中欧关系稳定了,中西方关系就稳定了一半;而中西方关系稳定了,这个世界才能稳定。大国之大,在于其体量,更在于其胸怀。中华民族历来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戴高乐将军也说过,“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能称其为法国”。中法都是爱好和平、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伟大国家,国际形势越是复杂,双方沟通协作的需求就越突出,意愿就越强烈。

第二块压舱石是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法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等优势将更加突显,将持续为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中法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农食、高端消费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在服务贸易、绿色经济、医疗卫生、旅游文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新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看好。中法在地缘政治上没有直接利害冲突,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近观点。毋庸讳言,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但这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从而推动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块压舱石是深厚的民意基础。目前,中法间已建立111对友好城市和省区,中国是法国主要留学生来源国之一,两国均有一大批学校开设教授对方语言的课程。疫情前,巴黎是直飞中国航线最多的欧洲城市之一,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的两国人员往来明显加速回暖。近期,我走访了不少法国地方省市。在卢瓦尔河谷,我看到了法国旅游、文博机构对中国游客重返法国的迫切期望和为此所做的精心准备。在博瓦勒动物园,我感受到了法国人民对中法友谊使者、旅法大熊猫圆梦的真诚喜爱和依依惜别。在干邑和圣埃美隆,我了解到法国优质酒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未来广阔的合作前景。在比亚里茨和卡尔卡松,我体会到了中法地方合作的巨大潜力以及法国地方对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文化、旅游、节庆合作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访问,我真切地感受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增加接触,才能驱除隔阂和误解;只有加深了解,才能减少恐惧和疑虑;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增进友谊和共识。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新形势下,中法关系该往何处去,又能为全球和平发展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同法方加强合作的初心未变,对中法携手能改变世界的信心不变。马克龙总统今年4月访华时也曾表示,希望深化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责任。同时也应看到,面对日益动荡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去全球化的逆流和冷战思维的阴魂,中法关系存在不进则退的风险。中法应共同努力排除干扰,规划好、落实好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航路图。对此,我有四点建议:

一是继续坚持平等、尊重、互信。

平等是国与国和谐共处的前提。正如马克龙总统在年初访华时所说,“法国和中国模式存在差异,但并不是说有分歧就不能以坦率和平等的方式去进行探讨。相互尊重往往比说教更能达成好的成果。”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制度如同两盏明灯,可以相互照亮。我们愿同法方共同努力,面对差异分歧时多换位思考、平等对话,共同反对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划线,以实际行动破解“文明冲突”陷阱。

相互尊重是国与国关系顺利发展的保证。这种尊重,既包括尊重各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包括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中欧关系过去发展得很好,关键在于彼此保持尊重。但近年来却发生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变化,有些国家开始在台湾、涉疆、涉藏、涉港等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一再踩踏“红线”,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期待法方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能发挥积极表率作用,推动欧方排除外部干扰,重塑中欧相互理解尊重。

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大国之间缺乏战略互信轻则损害务实合作,重则可能造成战略误判而导致冲突战争。我们愿同法方做大国互信的典范,带头推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通过经常性、多领域、多层次的沟通交流和坦诚对话增信释疑,管控分歧,把力量和资源用到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上,而不是相互猜疑和对抗上。

二是努力塑造客观积极的相互认知。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部分法国舆论对华认知趋向负面。个别人带着“逢中必反”的滤镜看中国,毫无理性地跟风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任何国家都不完美,客观如实地报道和评论别人的问题和缺点无可厚非,但脱离事实的胡编乱造,无视主流积极面而刻意夸大支流消极面的做法不可取,无助于增进彼此理解,只会伤害两国间的互信和人民间的友好感情。作为东西方两个文明大国,中法间建立积极相互认知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间和谐共处的广阔空间。希望法国媒体秉持独立思考的传统,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中法关系,在报道中国时多一些客观善意,少一些意识形态色彩,多一些建设性批评,少一些恶意攻击。

当然也要承认,三年疫情也是两国隔阂增多的客观原因之一。我们愿以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同法方共同深化文化、教育、语言、影视、旅游、地方、青年、体育等各领域交流,帮助两国人民在更多面对面交往中形成更加客观正面的相互认知。

三是做开放合作的中流砥柱。

稳定的中法关系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紧密的利益纽带基础之上的。当前两国在产供链上形成的相互依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规则下的最优选择。现在有些国家炒作“降依赖去风险”,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政治化操弄,是不明说的“脱钩断链”,是人为切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基本没有经济联系,其结果是两大阵营因此可以放开手脚搞军事对抗,使世界始终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难道某些人希望的就是这个局面?抑或是幻想像当年美国颠覆前苏联一样,通过切断同中国的经济联系而阻断中国的发展之路,从而颠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然而,中国不是前苏联,今天的美国也不是当年的美国,当今时代我们更是要避免重蹈冷战覆辙。企业经营需要防范风险,这是经济常识,但如果将其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甚至为某一个国家“量身定制”,这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成了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去风险的主导权还给企业,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要将去风险扩大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中法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都旗帜鲜明地反对“脱钩断链”,希望两国能够继续做开放、务实、共赢合作的行动派,共同维护中法、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韧性。

四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无法解释当今世界,难以为人类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包括法国在内的不少大国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努力寻找“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马克龙总统近年来在协调大国关系、斡旋地区冲突、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充分体现了法国的大国雄心和担当。

中国也为寻找当前全球困局的破解思路而不懈求索,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十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人类命运共体理论架构日益完善,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五大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伙伴关系、安全、发展、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大格局逐步形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愿景日渐成为共识,而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则成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十年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共同行动,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作出了不懈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公共产品,立足共建美好世界这一最大公约数,不涉及话语权之争、制度对抗或文明冲突,更不是要抛弃现有国际体系另起炉灶。正因如此,这一理念在国际社会上凝聚了广泛共识,已连续六年被写入联大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法国外交的理念目标大方向一致。我们愿同法方一道,继续为大国使命尽责,为人类前途担当,当好风向标和领头雁,引领各国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努力,汇聚起应对共同挑战的强大合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法关系正如古老而年轻的两国文明,既有历史深厚的沉淀,又有未来无限的可能。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中法关系行稳致远、实现无数的可能而积极建言献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红网常年法律顾问团:湖南人和人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江帆 电话:0731-84156148 84157148 84158148
Copyright@ 湖南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02号 ICP备案号:湘B1.B2-20070067-116